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问题,使得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更加稳定和可靠。因此,储能技术有望成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光伏和风电”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与光伏和风电等技术相比,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虽然储能技术在能源市场和电网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是其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市场需求等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促进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其次,与光伏和风电等技术相比,储能技术的投资成本较高,尤其是对于大型储能项目而言。这也是储能技术在商业应用方面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储能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其成本也将逐渐降低,这将进一步促进储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总体来说,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商业应用的发展仍然需要时间和投入。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将取决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方案明确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等十项任务。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方面,要求:
积极发展氢能。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占据氢能发展新高地。加快推进坝上地区氢能基地列入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河北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发展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气纯化制氢,扩大氢气供给能力。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鼓励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多站合一布局,逐步扩展氢能在大型应急电源、通信基站、分布式发电、户用热电联供等领域的应用,支持长距离、大规模储运技术研究,开展氢能多领域应用示范。建立健全氢能监管制度与标准规范。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利用量达到10%。
作者:储能网新闻中心 来源:河北省人民政府
科创中国”保定新型电力系统及装备产学融合会议在保定市竞秀区举办。小攻应邀前往参加会议。会议旨在通过搭建新型电力系统及装备产学融合平台,充分利用保定市在电力产业方面的优势,推动保定全国电气装备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装备产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热点话题,围绕“双碳”背景下电力专业发展路径、光伏发电、混合能源等内容开展演讲和交流。分别以《新型电力系统中工业芯片的技术与应用展望》《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键技术》《紧凑型、风力发电技术与实践》《整县光伏背景下的分布式光伏集群技术发展及趋势》《混合储能在可再生能源园区供电中的应用》《、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应用》为题,分享了宝贵的科研成果和工作经验,并提出建设性发展策略建议。
目前,我国移动式大容量全场景电池储能站——南方电网河北保定电池储能站投入商业运行。功率6MW,容量超过7.2MWH,转换效率达到98%。而本次应用了高压级联链式储能变流器拓扑,将电池组通过模块级联方式直接接入10千伏高压交流系统。该储能站采取集装箱设计,哥电池加装运输底座,成为我国无须配套的变压器的移动式电池储能站,可随时灵活动起来。
实现了我国电化学储能领域的三个:运用了“H桥”的级联结构,可在大幅度减少储能系统数量的情况下,实现同等储能效率:研究应用电池簇间热阻隔技术,对电池柜作耐压绝缘和防火隔热处理,在电池阵列之间加装隔热板,大幅延长火灾等极端情况下的救援缓冲时间60分钟:攻克了移动式大容量电池储能站黑启动关键技术,可为局部电网提供灵活、快速、可靠的黑启动电源服务。
“构建能源互联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其关键是储能,而这需要固态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但因其资源有限不能同时满足电动汽车和电能存储的需求,在低速电动车辆和储能领域,钠离子电池将成为主流。
“近年来,我国钠离子电池逐步进入规模化试验示范阶段,在低速电动车、储能领域崭露头角。同时国内钠资源占储量的22。钠离子电池的开发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锂资源依赖进口所导致的锂电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问题,有效维护供应链。
我们要看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需要顶层设计支持。一定要尽快发布实施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产业链生态链综合协同发展,支持和引导钠离子电池加快成果转化。“同时,更重要的是,加强标准化,继续加快钠电有关产品材料以及上下游相关标准的制定。”
储能变流器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可分为家庭户用、工商业、集中式和储能电站四大类,分别对应小、中、大、额定输出功率。
储能变流器决定着输出电能的质量和特征,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池的寿命。PCS是储能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由功率、控制、保护、监控等软硬件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平抑功率、信息交互、结合 BMS 系统实现充放电一体化、并/离网运行等。储能产业链可分为上游原材料及设备、中游储能系统及集成、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储能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以及结构件等;代表企业:杉杉股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中科电气等。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储能系统的集成与制造,一般包括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以及储能变流器(PCS)四大组成部分。
代表企业包括宁德时代、阳光电源、南都电源、科士达等,其中公司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出口海外较多。产业链下游主要为工程EPC、并网检测、后期运维:代表企业包括南网科技、宝光股份、电科院、林洋能源等。在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能源转型大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成为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电力系统结构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储能,将成为维持整个电力系统稳定的“标配”。
目前,储能产业正加速从示范试点阶段过渡到商业化阶段,市场蓬勃,新增产能不断加速投建。
储能系统,可以分成家庭户用和工商业两种,家庭户用的的主要是用于不方便接入大电网的地方,还有就是光伏储能,比如农业和养殖业,渔光互补等,而工商业储能现在应用更多的是峰谷电,即低谷时刻存电,尖峰时刻用电,不管是市电还是光伏,都可以这样操作。
目前,碳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减少燃煤电厂的使用,提高清洁能源发电占比;之二,便是减少燃油汽车的使用,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数据显示,9月底,我国煤电装机占比已下降很多为11.1亿千瓦,而非化石能源装机容量已增长12.1亿千瓦,实现了低碳清洁能源。但是,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特别是风、光、水等不稳定电源的发展对电网稳定运行的威胁。。同时,随着不好的天气频繁出现,越来越多地发生大面积缺电事件。为了可以让源稳定运行,储能,可以改变电“即发即用”特性的设施,被寄予厚望。可由于储能电池原材料的限制,新能源配储的障碍已从技术转变为成本。如果新能源项目均按照现行的普遍政策要求配置储能设施,那新能源发电的系统成本将上升,能源低廉的诉求定会受到冲击。
将新能源汽车当做移动储能设施接入电网,电力系统的储能成本将大大降低。面对如此大的保有量预测规模和成本优势,在理论上,新能源汽车早已被视为一块海绵可供电网调节电能。